上市两年净利润连降“乳酸菌饮品第一股”均瑶健康加码益生菌赛道

  发布时间:2025-07-09 04:56:05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陈红霞 实习生 陈吉 武汉报道 在披露前三季度净利润再度下滑后,11月3日,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605388.SH)主动对外公布其一项政府补助明细,总计金额 。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陈红霞 实习生 陈吉 武汉报道 在披露前三季度净利润再度下滑后,上市酸菌11月3日,两年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净利降乳均瑶健康加码菌赛605388.SH)主动对外公布其一项政府补助明细,润连总计金额1596.89万元(未经审计),饮品益生公司方面表示,第股道可能影响公司当期损益。上市酸菌

而其三季报显示,两年2022年第三季度,净利降乳均瑶健康加码菌赛均瑶健康单季度营收达3.03亿元,润连同比增幅35.99%;净利润3348.93万元,饮品益生同比增幅达71.55%。第股道尽管如此,上市酸菌2022年前三季度,两年公司营收总额8.44亿元,净利降乳均瑶健康加码菌赛净利润7891.11万元,前者增幅20.62%,后者降幅达45.21%。

要改变增收不增利的业绩,除了第四季度的市场表现外,这笔政府补助对全年盈利能力表现能有较大助益。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种局面下,均瑶健康还在谋求商业版图的扩容。11月1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拟出资2.79亿元取得润盈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盈生物”)85%的股权,成为润盈公司的破产重整投资人。均瑶健康表示,重整后将立即推动公司与润盈生物在益生菌种、科研技术、生产加工、市场渠道、管理体系和品牌营销等,与益生菌产业的全供应链融合,根据均瑶健康的目标,通过此番布局,意在力争协同成为全球益生菌产业领导者。

作为中国商业史上叱咤风云的均瑶集团的饮品板块,也是集团第四家上市公司,均瑶健康这家被视为“乳酸菌饮品第一股”的“明星企业”,意欲何为?

上市后净利润下滑

创立于1991年的均瑶集团,在王均瑶、王均豪、王均金三兄弟的接力执掌下,已拥有航空运输、金融服务、现代消费和以科技创新为方向的新材料等业务板块,形成风光无两的王氏商业帝国。

现代消费板块中的均瑶健康,前身为均瑶集团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世纪90年代,2004年以前主打牛奶产品,彼时的均瑶乳业虽未创造出与伊利乳业、等乳业头部企业比肩的市场占有率,但依托均瑶集团其他产业特别是航空产业的知名度,在中国乳业市场上,也曾有过其高光时刻。

更名后的均瑶健康的主打产品调整为常温乳酸菌饮品为主,并于2020年8月18日登陆主板,继、、之后,成为均瑶集团第四家上市公司。

均瑶健康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在上市前三年,公司盈利能力良好,且持续提升。2017年至2019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1.46亿、12.87亿、12.46亿,净利润分别为2.26亿元、2.81亿元、3.03亿元,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8.25%、51.33%、52.66%。凭借着良好的市场表现,2020年8月18日,均瑶健康正式登陆上交所,上市首日公司股价上涨44.01%,市值达到83.16亿元。

但或许是上市时间点的生不逢时,随后的业绩“变脸”,让人始料未及。公司财报显示,上市后至今,公司净利润接连下滑至今,除今年前三季度外,在2020年与2021年,公司净利润也分别下降了27.6%、31.26%,针对对净利润持续下滑,均瑶健康对投资者表示,“公司上市之后,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同时,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是以益生菌为代表的产品,在公司规划中,当下对这一产品主要是寻求规模方面的收入,而非盈利能力的利润率。此外,国际形势变化,原材料的费用包括管理成本的费用都在增长,导致公司利润下降。”

分析师寇星在其一份研报中指出,经济和疫情波动虽会影响乳业,但乳业企业可以表现更稳健。在后疫情时代下,乳业在保持稳健发展的同时,仍可实现自身行业扩张下的格局优化。

在市场解读来看,企业的产品结构单一也是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的表现之一。

从均瑶健康的发展史来看,自2011年起,均瑶乳业开创了国内第一家无需冷链运输的常温乳酸菌饮品“味动力”,此后便一直是公司强推的一大单品。

2017年至2019年,“味动力”单品分别占据总营收的97.53%、96.51%、89.48%。自上市后,均瑶健康财报披露调整,未再单列味动力的营收规模,但在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均瑶健康总营收为5.4亿元,但作为主营业务的饮料板块占比高达99.8%,为5.39亿元。乳酸菌饮品实现营收高达3.25亿元,在公司当期总营收占比60.22%。

据欧睿数据显示,2015-2019年间,中国乳酸菌饮品市场复合增长率为11.2%,2019年中国大陆乳酸菌市场规模为364.8亿元,预计2024年将增至492.4亿。如此广阔的市场空间推动众多企业涌入,行业竞争十分激烈。

在行业人士看来,乳酸菌产品的准入门槛不高,产品同质化现象较重,伊利、蒙牛等头部企业也竞逐其中。均瑶健康在2021年年报中也提到,“除了本公司的‘味动力’系列产品外,目前市场上还有畅意、娃哈哈等一线品牌以及众多二三线品牌,行业竞争分化明显”。为此,均瑶健康已寻求差异化的多元布局。

益生菌新赛道收效甚微

益生菌领域则是均瑶健康看好的新赛道之一。

2020年12月,均瑶健康宣布与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三年战略合作协议,开始深耕益生菌市场,作为“二次创业”的核心产业。而此番均瑶健康计划收购的老牌益生菌原料生产企业润盈生物,则是均瑶健康在益生菌领域布局上的又一落子。

但布局不算长,均瑶健康在益生菌产品市场上的收益还不太明显。

均瑶健康财报显示,2021年,公司益生菌饮品营收2123.02万元、益生菌食品营收3543.42万元,分别在公司整体营收占比为2.33%、3.88%。2022年上半年,益生菌食品实现营收2181.76万元,同比增长156.7%,占整体营收的4%,益生菌饮品实现营收1429.2万元,占比整体营收的2.6%,均超过2021年益生菌板块的整体营收占比。

均瑶健康对投资者表示,“公司内部的十四五规划是希望在2025年,益生菌和乳酸菌能各占营收的50%,而公司益生菌菌株正在同步的更新和升级迭代,后续产品会陆续会上市。”

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机构的数据,2020年中国益生菌行业市场规模约为796亿元,2021年市场规模约850亿元,增速有所下滑。2021年全球益生菌市场规模达到575亿美元,之前十年的年均增速达到10%以上,并且未来五年全球益生菌市场将以8.3%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保持增长。市场调研机构Zion Market Research预计,2025年,全球益生菌产业产值将超过4906亿元人民币,中国市场占比将超过25%。

在益生菌产品生产方面,均瑶健康具有高技术壁垒的自主研发专利菌株。均瑶健康对投资者表示,“公司从2020年的下半年开始,陆续推出有专利的菌株,包括和江南大学以及东北林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我们的优势专利菌株是预防或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菌株。”

均瑶健康此番入主的润盈生物,则主要从事益生菌领域的研发、生产、销售。目前来看,润盈公司仍能保持运营基础,月销售额达700余万元。均瑶健康表示,重整后三年内,销售额目标计划于2025年达到5.31亿元的年销售额。而此次重整将为公司带来产线的扩大和专利菌株的沉淀。

多元化的布局还不仅仅集中在乳业相关产业,均瑶健康还将矿泉水新业务作为重要战略布局。

2021年4月8日,均瑶健康为促进公司矿泉水业务的发展,全资子公司上海均瑶天然矿泉水有限公司拟以2100万元收购胡伟、胡星朗持有的湖北三座山饮品有限公司70%股权。

均瑶健康方面则解释,“公司总体还是围绕健康饮品布局,即以常温乳酸菌为主,益生菌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矿泉水业务只是公司业务的一小部分,目前公司无论是采购量还是生产量,都暂时达不到做专业饮用水的行业标准,目标投放市场目前只是针对于一些高端会所,包括飞机上的饮用水。”

  • Tag:

相关文章

  • 兼顾多重目标 货币政策将定向精准调控

    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了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该报告提出,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
    2025-07-09
  • 华为nova 10发布会爆料汇总 华为鸿蒙全屋智能更新2.0

    6月24日,华为终端官方正式宣布,将于7月4日举行夏季新品发布会,华为nova 10系列将在此次发布会上正式亮相。除了手机之外,华为还将发布全屋智能。华为nova 10目前大多数手机都不具备自拍变焦的
    2025-07-09
  • 美股半年收官:50多年历史最差!俄罗斯股市也不淡定了

    来源:国际金融报6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美股三大股指全线下跌。标普500指数上半年累跌20.58%,创1970年以来历年同期最差。欧洲市场也不平静。6月30日,欧股大幅低开低走,尾盘稍有回升,截至当日收盘
    2025-07-09
  • 筚路蓝缕耕耘香港市场 中资券商乘风起势羽翼渐丰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证券时报记者 王蕊今天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庆典日。25年前的今天,香港正式回归祖国。两个多月后,央企海外上市第一股——香港)红筹股在香港正式上
    2025-07-09
  • 刘强东内部信放大招:全部高管降薪10%-20%!职位越高降得越多

    作 者丨杨清清11月22日消息,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刘强东今日给全体员工发布内部信,表示要对员工和高管待遇进行“一升一降”。一方面,自2023年1月1日起,京东将逐步把外包员工转化为德邦自己的员
    2025-07-09
  • 云南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2例

    云南卫健委通报,6月30日0-24时,全省无新增确诊病例。现有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6例。累计确诊病例154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526例,无死亡病例。截至2022年6月30日24时,全省现有确诊病例1
    2025-07-09

最新评论